当前位置:小学教育学题库>小学综合素质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哭到了下课。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 写作题: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21世纪围绕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支柱。 请围绕“终身学习”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问题:

[单选]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

问题:

[单选]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问题:

[单选]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即查找肇事者。B.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开始上课,课后处理。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D.让班干部自我反思。

问题:

[单选]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

问题:

[单选] 某教师衣着邋遢,不讲个人卫生,他认为教师课教好就行了。教师的言行违反了哪一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严谨治学。D.爱岗敬业 。

问题:

[单选]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把班主任工作()

A.当做“主业”。B.看做教学工作以外必须完成的任务。C.看做教学。D.看做德育工作。

问题:

[单选] 殷老师特别喜欢学习,不仅上班的时候积极听老教师的课,而且在业余时间自修研究生课程,还潜心研究教学法。她虽然很年轻,但是已经连续三年当选教学能手了。这体现了殷老师()

A.有终身学习理念。B.专注自身学习,将来能考研究生。C.关爱学生。D.志存高远,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