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难经》。《针经指南》。《针灸大成》。
问题:
[单选] 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标志为()。
行针时间达到一定长。刺入腧穴达一定深度。得气。医者完成各种操作手法。施以补泻手法。
问题:
[单选] 刺激强度中,捻转的中度刺激量是()。
A.捻转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B.捻转角度大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C.捻转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D.捻转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大于90次/分。。E.捻转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
问题:
[单选] 首先提出捻转、提插等单式补泻手法的著作是()。
《黄帝内经》。《难经》。《针经指南》。《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
问题:
[单选]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灸法量学要素的是()。
艾灸时患者的体位。艾灸的间隔时间。艾灸施灸的距离。艾炷的大小。施灸壮数。
问题:
[单选] 下列腧穴中,可以直刺、深刺的是()。
缺盆。膻中。条口。中封。期门。
问题:
[单选] “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出自()。
《灵枢.经脉》。《灵枢.九针十二原》。《难经》。《针灸甲乙经》。《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