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的食物与用具。皮肤伤口。产妇的产道。脱皮期的脱屑。
β型溶血性链球菌携带者。猩红热患者。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链球菌咽峡炎患者。丹毒患者。
问题:
[单选] 关于人感染猩红热后产生的免疫力,下列不正确的是()
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对红疹毒素的免疫力较持久,故再感染可不发病。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型间有交叉免疫。抗菌免疫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再感染亦可引起咽峡炎。患猩红热后仍可再患。
问题:
[单选] 猩红热一般病后第几日出现皮疹()
1天。2天。3天。4天。1周。
问题:
[单选] 下列体征中,不见于猩红热的有()
粟粒疹。线状疹。口周苍白圈。Koplik spot。草莓舌。
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第一代头孢霉素。氨苄毒霉素。
问题:
[单选] 测定人体内有无对猩红热抗毒免疫力可用()
锡克试验。狄克毒素试验。皮肤转白试验。二硝基氨苯试验。植物血凝素试验。
问题:
[单选] 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形态具明显多形性,呈杆状或稍弯曲,一端或两端稍肥大.两端常见异染颗粒。革兰染色(阴)阳性。在含血、血清和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对热、化学品抵抗力弱,对于干燥、寒冷的抵抗力较强。侵袭力较强。加热58℃,10分钟,直射阳光下数小时即可灭菌。
问题:
[单选] 有关白喉的传染源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鼻白喉症状轻,在白喉传播中的意义不大。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恢复期带菌多不超过12天。健康带菌者一般占总人群1%左右,流行时可达10%~20%。
问题:
[单选] 人群对白喉普通易感,对易感者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6个月以下婴儿有来自母体的免疫力,较少发病。2~10岁发病率最高,近年因计划免疫,发病年龄推迟。我国白喉已属少见,在少数地区性流性中,15岁以上青少年患者占85.71%。病后有较持久免疫力,可依锡克试验判定,阴性者易感,阳性者有免疫力。近年应用间接血凝或EIA测定血清抗毒素水平代替锡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