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减少为主。呈小细胞正色素贫血。血小板计数<2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多<25×109/L。白细胞计数多<3×109/L。
问题:
[单选] 用于治疗慢性再障的主要手段是()
脾切除术。糖皮质激素。右旋糖酐铁注射。雄激素。止血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问题:
[单选] 慢性病性贫血发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营养不良。运动减少。营养吸收障碍。结缔组织疾病。骨髓增生不良。
血清铁正常,铁蛋白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血清铁正常,铁蛋白正常,总铁结合力正常。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升高,总铁结合力下降。血清铁下降,铁蛋白下降,总铁结合力下降。血清铁升高,铁蛋白升高,总铁结合力下降。
问题:
[单选] 关于慢性病性贫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与慢性感染性疾病有关。与免疫功能异常疾病有关。可伴发溶血。恶性肿瘤中发生贫血常为轻中度贫血。均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问题:
[单选] 符合慢性病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A.血红蛋白多数小于60g/L。B.多数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C.血清铁升高。D.血清铁蛋白可正常或升高。E.骨髓髓外铁减少。
问题:
[单选] 男性,50岁。腹泻1天,水样便3-4次,自服呋喃唑酮(痢特灵)6片,次日感畏寒、发热、头晕,并解茶红色小便1次来诊。体检:重度贫血貌,巩膜黄染,肝脾未扪及。化验:Hb60g/L,网织红细胞O.201(20.1%),尿隐血阳性,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0年前因发热服磺胺药后有过类似症状发作,未作治疗,1周后自愈。此例最可能诊断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药物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问题:
[单选] 男性,43岁。既往体质差,常有发热及服多种药物史,近因尿色旱红茶样就诊。化验:RBC2.0×1012/L,Hb58g/L,门细胞及血小板_F常,网织红细胞0.12(12%),尿隐血阳性,血清游离血红蛋白600mg/L,诊断为血管内溶血。除下列哪个疾病外,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