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关于房间隔缺损,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胸骨左缘下部可听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固定分裂。胸部X线见主动脉影增大。小儿时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者少见。心电图多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问题:
[单选] 女,5岁,自幼啼哭时唇面青紫,行走后喜蹲踞。近2年活动后心悸、气促、紫绀明显,杵状指(趾)。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伴收缩期震颤,P2单一感。胸片示心脏外形似靴状,心腰凹陷,心尖上翘,肺纹理稀少。最可能的诊断为()
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单纯性肺动脉狭窄。
问题:
[单选] 男孩,5岁。出生时未见异常。生后1个月患“肺炎”,发现青紫,以后持续存在,并于吃奶或哭闹后口唇及颜面青紫加重。体检:发育较差,体重13kg。心前区稍隆起,胸骨左缘有Ⅲ级收缩期杂音,以第3肋间最响,伴有轻度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瓣区第2音小于主动脉瓣区第2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艾森曼格综合征。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
问题:
[单选] 女孩,10岁,经多方面检查确诊为法洛四联症。该患儿发绀的特点为()
A.生后不久即出现下肢较上肢轻的发绀。B.6个月左右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发绀。C.学龄期后开始出现发绀。D.学龄期后期出现下半身较明显的差异性发绀。E.无发绀。
问题:
[单选]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时,以下哪一项胸部X线摄片时的改变为动脉导管未闭所特有的()
A.肺门血管增粗。B.肺野充血。C.肺动脉段突出。D.主动脉弓有所增大。E.可有左、右心室扩大。
问题:
[单选] 女孩,9岁半。患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梗阻型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出现发绀。该患儿发绀的特点为()
无发绀。6个月左右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发绀。学龄期后开始出现发绀。生后不久即出现下肢较上肢轻的发绀。学龄期后期出现下半身较明显的差异性发绀。
问题:
[单选] 男,5岁,自幼易感冒,生长发育尚可,近年来活动后乏力、心悸、气促。体检:心前区隆起,肺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P2亢进。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血压12/5kpa。EKG示电轴左偏,V5呈qR型,RV5为36mm。胸片示左右心室肥大(左心室为主),肺充血明显,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弓增宽。考虑最可能的诊断()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问题:
[单选] 关于胎儿血液循环下列哪项正确()
A.胎儿左右心室均向全身供血。B.下腔静脉血全部流向右室。C.胎儿有2根脐静脉1根脐动脉。D.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E.肺循环建立。
问题:
[单选] 女孩,10岁。因胸闷、心悸、明显乏力就诊。心脏听诊心率130次/分,伴早搏,为3~5次/分。心电图示房性早搏,T波在Ⅰ、Ⅱ、V5导联低平。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在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纠正心律失常。急性期每日可用3~5g维生素C改善心脏代谢。急性早期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心力衰竭者,洋地黄剂量宜偏小,重者加利尿剂。病人急性期至少休息到发热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哪一项说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A.鼻咽冲洗物中分离出病毒。B.从心肌炎死亡病例的心肌组织中直接分离出病毒,并可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在心肌组织上找到特异性病毒抗原。C.表现为慢性心肌炎。D.大便中分离出病毒。E.恢复期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病毒的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