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标志是()

1914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袁世凯修改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单选] 中国政府最早派人到西域求佛法是在()

东汉时期。唐朝初年。明代中期。西汉末年。

问题:

[单选] 扬州在唐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的影响因素有①大运河的开通②南方经济开发③对外贸易兴盛④行会组织的发展()

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

问题:

[单选]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问题:

[单选] 下列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巩固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但求死看扬州月”的享乐需要。实现统一运送军用物资的需要。

问题:

[单选] 辽统治者采取“番汉分治”的制度,其中南面官统治()

A.契丹人与党项人。B.契丹人与女真人。C.汉人与蒙古人。D.汉人与渤海人。

问题:

[单选]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内因是()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受洋务运动刺激,一些商人投资近代企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问题:

[单选] 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发展。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问题:

[单选] 《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问题:

[单选] 《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对这段文字的深刻理解是()

A.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商业城市繁荣,社会财富增值,人口增长。B.临淄人喜欢音乐、赌博和旅游。C.临淄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D.战国时期,有钱人整天享乐,一般百姓为生计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