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 .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 . B.《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 .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 D.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下列制度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是() A.禅让制。 B.世官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双层平壁稳定热传导,壁厚相同,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其对应的温度差为Δt1和Δt2,若Δt1>Δt2,则λ1和λ2的关系为() λ1<λ2。 λ1>λ2。 λ1=λ2。 无法确定。 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人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国家权力由贵族世代把持。 B.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儒学得以大兴。 C.官员队伍素质低下,出身低微有才能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