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择性接触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2. 新闻传播学

【答案】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规定,新闻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归入文学门类。这一重大决定,不仅宣告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地位的提升,而且也对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3. “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4. 议题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 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二、简答题

5. 简述调查新闻学起源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调查新闻学的含义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