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题库>临床血液学检验题库

问题:

[单选] 血管损伤后,完成血小板黏附功能所需主要条件是()

A . 微血管壁结构正常
B . 有足够的血小板数量
C . 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vWF等
D . 凝血酶、ADP、胶原等
E .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钙离子等

完成甲烷化反应后生成的甲烷气()。 在后续冷冻工序脱除。 因数量很少,不会严重影响氨产品质量不必去除。 作为惰性气体在合成原料中循环,定期排放。 在后续合成工序的副反应中脱除。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促止血物质是() vWF。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前列环素。 硫酸乙酰肝素。 血栓调节蛋白。 女性,27岁,发热,鼻出血7天,牙龈增生似海绵状,胸骨压痛明显,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细胞0.9、POX(-)、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诊断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牙齿萌出的生理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在一定时间内萌出。 同颌同名牙左侧萌出早于右侧。 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 男女同龄人萌出情况不相同。 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 下列药物中对毛细血管后静脉(容量血管)的作用强于阻力血管的是() 普萘洛尔。 硝苯地平。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肼屈嗪。 血管损伤后,完成血小板黏附功能所需主要条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