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反假币考试基础知识题库>反假币上岗资格证书考试题库

问题:

[单选]

案例分析:2006年8月,被告人卓继和、陈素雄、陈瑞恳和缪心锐等4人密谋约定,由卓继和、陈素雄提供制币纸张、胶片和油墨,并负责销售假币,由陈瑞恳和缪心锐提供制币机器、场所,并招募工人。从2006年10月至11月间,卓继和、陈素雄等人在苍南先后印制两批2005年版百元面值假币67万余张,并藏匿于缪心锐在苍南县龙港镇的暂住处。同年11月,卓继和、陈素雄携带假币样品前往广东联系销售。公安机关在卓继和、陈素雄前往广东的途中将二人抓获,先后缴获的假币合计面值高达67,005,500元。

分析:卓继和、陈素雄等人的行为都已构成()。数额均特别巨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0条规定可对主犯卓继和、陈素雄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 . A、伪造货币罪,10年以上
B . B、变造货币罪,10年以上
C . C、伪造货币罪,3年以上10年以下
D . D、变造货币罪,3年以上10年以下

案例分析:下图是一次执法行动中在冥钞印制点发现的冥钞,这些冥钞大多是仿照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式样印制的,制作工艺比较精细逼真,有的尺寸、外观与人民币较为接近,所不同的是,“冥钞”将正面人像图案换成了“玉皇大帝”头像,将“中国人民银行”字样换成了“天地通用银行”。你认为这些冥钞印制点的行为属于(),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形象和信誉。 A、伪造人民币。 B、变造人民币。 C、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D、毁损人民币。 案例分析:2006年5月,邓某等人在暂住处,用美工刀、钢尺、玻璃胶玩起了“拼图游戏”:用两张百元人民币和一张百元假钞,拼接变造成三张百元“真币”,其中两张是拼接的百元钞票,一张为缺损水印的人民币。其妻子和外甥女用拼接币购买小商品,再将找零的人民币存入银行换取百元钞票,继续变造。邓某还利用自动存款机的盲点,让儿子、外甥女将拼接币混在真币中存入银行自动柜员机,然后取出真币。6月6日下午,邓某的儿子在某银行内欲兑换缺损水印的20张缺损币时,被银行识破,当场人赃俱获。分析:邓宏治等人的行为已构成()且数额较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3条,可处(),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A、伪造货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变造货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伪造货币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D、变造货币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2006年3月7日下午,李中明在杭州市江干区景御路边,以2000元的价格向河南老乡购买了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42700元,并于2006年3月9日左右将这些假币藏在其摩托车前的工具箱内,想在赌博的时候用。两天后的上午,巡逻人员在李中明停放的摩托车中查获了这些假币,并从被告人李中明暂住处搜查出百元面额的假人民币两百元。分析:被告人李中明的行为已构成持有假币罪,数额较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2条,可处(),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A、死刑。 B、10年以上有期徒刑。 C、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D、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金融机构收缴假外币时,应当面在票面正反两面加盖“假币”字样戳记 金融机构对收缴的假币实物进行单独管理,并建立假币实物出入库登记簿

案例分析:2006年8月,被告人卓继和、陈素雄、陈瑞恳和缪心锐等4人密谋约定,由卓继和、陈素雄提供制币纸张、胶片和油墨,并负责销售假币,由陈瑞恳和缪心锐提供制币机器、场所,并招募工人。从2006年10月至11月间,卓继和、陈素雄等人在苍南先后印制两批2005年版百元面值假币67万余张,并藏匿于缪心锐在苍南县龙港镇的暂住处。同年11月,卓继和、陈素雄携带假币样品前往广东联系销售。公安机关在卓继和、陈素雄前往广东的途中将二人抓获,先后缴获的假币合计面值高达67,005,500元。

分析:卓继和、陈素雄等人的行为都已构成()。数额均特别巨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0条规定可对主犯卓继和、陈素雄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