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入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这是英国l9世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