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2.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3.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4.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5. 部首
【答案】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
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 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
6.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7.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8.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9.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10.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
,假借来记录“自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
己”的“自”。
二、简答题
11.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答案】1955年我国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凡事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是,并不(1)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音”
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异读及土话成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订,轻声及儿化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性地吸收;
(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能进入普通话,地方性强,只在较小范围内使用的词就不应该加以吸收。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及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
(3)语法力一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规范的是著作中的一般而非特殊用例。
12.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 为什么?
第一组甲、又良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第二组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多么美妙的遐想。第三组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松、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答案】第一组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第二组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上。第三组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野花不能是一束束的,只能是一株、一朵、一丛等。
13.“由于”和“因为”在用法上有何异同?
【答案】(1)相同点
“由于”和“因为”都可以表示原因,和“所以”连用。
(2)不同点
①语义方面的区别
“因为”是表示做过的事情或做某件事、产生某种结果的缘由,所以是描述“因为”的内容而客观发生的事实,即“怎么了”。
“由于”是表示某种东西或动作,因此是表示针对之前做过的或发生的某件事做出的反应,即“所以就”。例如:
因为他昨天乱吃东西,所以他生病了。
如今,由于学生早恋问题严重,因此各校对此均表示坚决抵制。
②语体方面的区别